每年发表的论文占美国高校论文产量的10%

每年发表的论文占美国高校论文产量的10%

每年发表的论文占美国高校论文产量的10%

  在这封邮件中,中科院指责“中国知网”要价太贵:续订费高达千万,续订条件也十分苛刻,双方怎么也谈不妥……

十年间,已经断断续续地有十几家高校和它“断交”,原因都出奇地一致:定价太离谱。

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在知网的花费为150万元,2014年为179.99万元,2015年为215.99万元——三年涨了66万。

2016年,北大在内的几所高校停止续订知网,放话“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妥协”。

2018年,苏州大学生小刘状告知网的霸王条款,“最低充值金额50元”的规定。

知网是中国最大的学术电子资源集成商,收录了95%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,许多内容是其他替代平台找不到的。

迫于压力,高校不得不重新续订,内部人员表示:“知网已经成为学生和老师写作的刚需了,我们不能不买”。

知网则解释,涨价是为了保护知识版权。再有就是,把外国资料整理过来,成本太贵了。

原告是89岁高龄的退休教授赵德馨,控诉知网未经授权,将他写的100多篇论文擅自收录到数据库中,供用户付费下载使用。

赵德馨教授事后表示,“你可以赚钱,但你得合理,不能暴利;使用者的费用应该降到最低水平,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学生、年轻老师。

知网的前身是1999年的“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”建设项目,打出的口号是“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”。

博士论文、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后,作者最高能拿到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,这些就是稿酬。

据2020年财报显示,知网一年的收入高达11.6亿,毛利率为53.93%。

从2005年开始,知网的毛利率就保持在50%以上,最高甚至达到了70%以上。

国外要说模式最像知网的,应该是 Scirus,爱思唯尔(Elsevier)创办的科学搜索引擎。

它的合作期刊,说起来你可能知道,有《柳叶刀》,《细胞》,《四面体》,还有ScienceDirect。

他们的一大亮点是服务项目丰富,可以进行论文应有语法的检查,翻译,还可以为论文添加专业的图画/图表。

另一个很有名的文献网站 Web of Science(WOS),提供各学科文献,必须订阅才能看到网站内容。

德克萨斯农工大学(Texas A&M University)图书馆曾发布了一则比较报告,说他们2019年订阅 WOS 的费用是21.2万美刀,订阅 Scopus 的费用低一点,14万刀。

举个例子,加州的10所高校,每年发表的论文占美国高校论文产量的10%,去年发表在爱思唯尔就有10000多篇,每年至少砸1100万美金,用以知识付费。

连财大气粗的哈佛大学也承受不住了,抱怨爱思唯尔年年涨价,他们在考虑暂停订阅。

这股涨价浪潮也波及了中国。2010年,爱思唯尔给读者们发了一个新订阅方案,提出其全文数据库在下一个合同期(三年)内,每年涨价14%以上。

国内图书馆界作为订阅方,强烈反对,指责爱思唯尔“只从自己的赢利增长出发,完全不顾中国用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权益,是在”耍大牌“。

事实上,不管你承不承认,随着知识共享化的深入,老牌的“资本集中”型学术供给模式,都正在逐渐退出美国人视野。

微软学术 Microsoft Academic,提供了超过1.2亿份免费文献,本身也是创造知识的个体,经常组织网络会议,方便科研人员之间的探讨和交流。

谷歌学术 Google Scholar 也是免费学术搜索引擎,还能搜出许多绝版的学术期刊。

还有一些知名度很高的学术网站,比如 IEEE(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),ResearchGate,PLoS公共科学图书馆,ICPSR,都提供免费的文献以及一定的线上交流服务。

斯坦福学术文献电子期刊 HighWire ,由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,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免费科学期刊库,也是全球最大的学术文献出版商之一。
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